經濟日報:壯大民營企業外貿主力軍
當前,經濟全球化逆風加劇,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上升,全球治理挑戰增多。與此同時,我國鞏固拓展全球貿易投資伙伴關系,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外貿發展仍有很多有利條件。民營企業具有經營機制靈活、市場洞察力敏銳、創新創造能力突出等特點,是開拓國際市場、搶抓海外訂單的“沖鋒隊”,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促進我國貿易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國際分工地位、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等方面,具備充足發展空間。
民營企業有能力和優勢條件“揚帆出海”。《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鼓勵民營企業拓展海外業務”“鼓勵提高國際競爭力”,這對于支持民營企業防范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長臂管轄”等外部挑戰提供了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憑借其靈活的經營機制、較高的市場敏銳度,能夠快速響應國際市場變化,在搶抓訂單、占領國際市場份額上優勢突出,也是引領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已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最大的進出口主體,促進外貿質升量穩動能強勁。例如,在我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產品中,以自主品牌出海的占比達到50%以上,在手機、汽車、家用電器、智能制造領域,華為、比亞迪、海爾等品牌在海外市場極具影響力。此外,我國跨境電商、海外倉、國際物流的高速發展為民營企業產品出海渠道錦上添花。
持續壯大民營企業外貿主力軍,要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不斷激發民營外貿型企業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為我國外貿發展注入動能。對此,可從多方面重點著力。
優化營商環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持。對此,要圍繞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加大惠企利企助企力度,聚焦當前外貿企業普遍關注的焦點、堵點、痛點,精準有效施策。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以海關信用賦能民營經濟發展,推動海關AEO國際互認“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拉長AEO企業享惠措施清單。
提升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機遇,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加快企業“數智化”轉型,提升產品質量、附加值與核心競爭力,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注重品牌建設,加強品牌文化敘事,提升民營企業自有品牌在國際市場認可度。
助力民營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積極開拓東盟、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合作,推進市場多元化開拓。支持民營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海外業務,及時了解最新國際貿易政策、關稅變動信息、出海市場準入規則,掌握自由貿易協定等優惠政策,不斷增強相關企業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通過培育跨境電商業態、加快建設海外倉、打造跨境合作園區、鞏固擴大自貿協定伙伴、用好會展經濟等方式,拓寬民營企業產品出海渠道。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