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對話: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主持人:我們臺上五位嘉賓來自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都是領軍人物,我想我們今天這個論壇把大家聚到一起,主要解決什么問題?一個是跟與會代表來講一講自己所在的產業它的發展機遇是什么?它有可能給我們社會人類帶來什么變化?因為我們是做企業的,也一并講講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它有可能的風險和陷阱在什么地方?同時我們還應該完成一件事,就是向政府建言獻策,我們希望給予什么樣的政策扶植,我們希望產業環境得到什么樣的優化。先各自做一個自我介紹,介紹一下您的企業,介紹一下您本人的從業經歷,一分鐘。
薛向東:非常高興今天參加這個論壇!我是東華軟件黨委書記董事長薛向東,我來自與東華軟件。東華軟件做行業軟件,我們市值大概在300億、8000員工。我們這個行業跟江濤講的很接近,他們做平臺,我們做應用,他們語音識別,我們可以在醫院錄病例,全國做了500個醫院的系統,原來醫生要拿手去敲病例,現在比如用語音識別就可以病人講,語音自動錄上。比如咱們拿手機可以掛號,可以查結果,這都是醫院加互聯網的結果。除了我們做醫院之外,還做政府、銀行各個行業信息系統,全國做了幾百家銀行,幾百個公安局,公安局人臉識別,公安大數據。比如張學友演唱會,是罪犯克星,抓出來的犯罪嫌疑人在陜西省、江西省和天津市,就是我們系統做的。所以今天非常高興跟大家一塊討論咱們相關的問題。
雷 毅: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德勝門大講堂。我是來自于數碼大方的雷毅。我們公司所從事的是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剛才李司長已經做了很多介紹,我們原來做工業軟件后來發展到做工業互聯網,整個工作對企業幫助或者說是支持,一個是幫助企業設計、制造供應鏈各方面軟件或者平臺的支撐,我們主要服務的是工業和制造業。
劉挺軍:我是來自于泰康保險集團,泰康保險集團是一家用22年的時間成長為世界500強的現代股份制企業。在過去22年中間,我們從一個傳統保險公司跨界的進入到醫療養老行業里面,并且把虛擬金融保險產品和養老醫療對接在一起,創造一個新的模式,也是處于對互聯網、人工智能,將來會不會讓保險業務員失業的擔憂跟大家分享。
付 紅:各位企業家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來自漢能控股集團。漢能控股集團是北京一家民營清潔能源企業。如果介紹我們業務的話,可以從兩點去說,第一個,我們花了8年在金沙江邊上建了一個300萬千瓦的水電站,這個水電站從體量上看,應該比葛洲壩大10%,后一個8年通過4次海外并購掌握了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開創了一個新的產業叫移動能源產業,現在是一個產業中最先進的領域。謝謝。
廖俊霞:大家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今天下午的論壇,我來自與宜信,宜信是國內從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大家都知道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所以我們是為企業家們服務的。我具體從事部門是管理私募股權母基金,從2014年到現在,我們母基金管理規模大概是200多億,在國內投資了80來家領先的私募股權基金,間接投資了三千多家國內高成長企業。謝謝!
主持人:謝謝!先謝謝五位企業家的介紹。我先問廖總一個問題,因為我知道你們基金一定是關注最具成長的、最有前瞻性的,最有技術門檻的這樣一些企業。所以我想問問我們臺上坐的這四位嘉賓,他們企業或者他們所在的領域,你們基因都有投過嗎?
廖俊霞:在座幾位都是非常大的企業了。
主持人:我是說這個領域相關企業。
廖俊霞:這個領域都有投資到。而且我們和實體經濟的結合也會非常緊密。這里可以分享一個小故事,母基金怎么反哺到大家傳統企業當中去。我們有一個客戶,他是在青島,他們家從事鐵路配件的生意,他二代的孩子在德國回來,說怎么給家族企業升級換代,后來他跟著我們一起去到以色列,我們在以色列投了一個非常高科技的降噪技術公司,然后他通過降噪技術的公司代理了以色列的產生,后來跟他形成了戰略合作,把這個技術帶回了中國,用到中國高鐵上,后來在CCTV4專門有一個節目叫《了不起的中國高鐵》里面專題介紹到了這個技術。所以這些就是先進技術通過母基金投資是很容易反哺到傳統經濟,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
主持人:謝謝,我之所以首先把問題拋給您,主要還是想看看我們錢都在關注什么。咱們接下來具體的一個一個行業咱們看看到底它的蓬勃生命力、未來在哪里,尤其在經濟新常態的前提下。
薛向東:首先今天聽講的時候特別贊成林毅夫先生講的,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為什么呢?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它想到很多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另外到每個省、每個市,每個縣的領導們都在抓經濟建設,我覺得這是中國體制強大的優勢,我在公司也經常接觸到市委書記、市長、縣委書記、縣長。我昨天下午還跟馬化騰一塊拜訪一個省長,他們也是要招商引資。所以中國政府從上到下都在談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全民的市場。
第二點,剛才林毅夫先生講的經濟形勢分析不充分了,我也非常認同,這是經濟前景的展望,所以第一有非常強的信心。
回到我們這個行業就更是信心大增了,為什么呢?剛才李穎司長也講了,包括江濤也講了,比如軟件IT行業就是透過我們這些軟件提升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競爭力,最近有一個非常強的口號叫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融合,這個在5年前馬云講說是消費互聯網時代,但是去年開始,特別是去年11月份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我也參加了,當時包括習主席的賀信,包括黃坤寧政治局委員宣傳部長現場演講,包括馬化騰、馬云、李彥宏業界大咖都在講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融合,產業互聯網就包括工業互聯網,這地方趨勢明顯,而且這個地方商機巨大。同時這些大的公司都在投資產業互聯網。
比如去年騰訊公司投資了東華軟件16.66億,占了5.02%的股權,目前東華軟件上市公司300億市值里面,我本人占36%的股權,騰訊占5.02%,我們兩家投資錢數其實不重要,雖然錢不少,更重要的是通過我們兩家資本層面結合,我們打造了整體的解決方案,利用騰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還有它十幾億微信客戶,八點幾億的QQ,結合起來打造解決方案。比如醫療做了一鍵式的解決方案,將來比如說跟泰康合作、醫院合作,比如說金融的風控,比如在政府智慧城市建設、交通,當然也包括企業的能源互聯網,我們已經在國網五大發電都在做能源互聯網,做預測性維護,這些商機非常大。所以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
但是作為一個企業微觀來說,我自己體會就是一定要專業專注,堅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務模式創新,而且要心無旁鶩,不能看到哪里掙錢就去哪里。去年很多民營企業由于種種原因,股票被質押了,面臨停倉的危險,但是東華軟件我很自豪的說,我的股票一分錢沒有質押,所以睡覺很踏實。因為什么?我就是專注在這個行業,這十幾年來堅持不斷的技術創新,我們不是看到這塊地好了就買回來搞一個房地產,那個藥廠好了把藥廠收過來,我不干非主業的事,我就堅持我的主業,這樣睡的踏實,我的企業發展也穩定,自己能夠在技術創新路上把它走好,同時跟國際知名公司,比如騰訊也好,華為也好,緊密的合作,這樣站到巨人肩膀上坐我的企業。這樣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主持人:特別好,謝謝!剛才聽到的信心,東華軟件也做了差不多將近20年了對吧?
薛向東:對。
主持人:這一路走來肯定還有好多苦水,苦水一會再讓您倒。我們先說說自己產業的機遇、前景。
雷 毅:我們剛才談到,第一個是我們服務的是工業和制造業。第二個,我們提供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和工業面臨從量到質的變化,同時市場變化會帶來整個產業包括服務單位,軟件和互聯網的另外一個變化,這是市場的變化。我們在問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它到底能夠幫助產業什么?我們現在談雙創,實際上我們談雙降,什么叫雙降?軟件和互聯網幫助企業降低過去這種門檻。
第二個,它降低產業的門檻,為什么這么講?一個產業如果要發展,產業門檻一定要降低,30年前照相到相館照,可能20年、15年以前照相用傻瓜相機照,但是今天照相是用手機在照。所以軟件、工業互聯網雙降就像自來水龍頭一樣,在家里把這些信息技術很容易的獲取、應用。
第二個事情,它加上數據、軟件、互聯網,把整個產業的門檻降低,就像剛才談到的,一個產業只有門檻被降低了以后,這個產業就會發生很大變化,這是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另外一個事情,如果以具體例子來看,今天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比如今天有一個定制家居我們知道在中國做的很好,但是它在外面定制家居銷售各個企業都面臨挑戰,為什么?因為產品品質質量它需要做的量很大,但是要提升質。今天的狀態是什么?只有在中國制造好了以后,整包的到國外,這樣限制中國企業整體上的出口,所以這是一個例子。
另外今天看軌道交通,在國外推廣過程中接定單過程中碰到一個問題,像軌道交通這種單位需要按照定單,有工程師在那里接定單,接定單的過程如果派大量人員出去就是一個挑戰,沒有那么多高質量、高水平的工程師,如果能夠利用軟件互聯網平臺,加上數據,把經驗沉淀下來,在這個情況下很容易的到外面,一般工程師也能夠接到定單。這樣中國企業主提升這種能量就有可能性。
另外一個是制造過程中,回來以后無外乎利用所談到供應鏈、供應商、自身生產,怎么樣能夠短時間,怎么能夠高品質,還有低成本把工作做好,及時提供交付,這也是今天面臨的挑戰。這種事情產業要升級,反過來在我們這個行業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帶來很多機會,我們實際是把軟件、工業互聯網包括工業大數據整合在一起,然后服務制造業,支撐制造業的轉型或者升級。
主持人:對,結合剛才李穎和您這樣講的,我們越來越對工業互聯網有感性的認識。而且我相信正是由于前面兩位,泰康健康產業才能更加得以健康和良性的態勢增長。
劉挺軍:保險行業是四五百年歷史,超級傳統,本來日子過的挺舒服,忽然有一天互聯網大咖跳出來說我們要通過互聯網,通過網絡保險消滅300萬保險代理,真的是非常焦慮。
另外一方面看到有一個大的趨勢,很多基金、資產管理公司慢慢出來以后,它把原來很多老百姓通過保險進行儲蓄的投資功能變成了基金、理財產品。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我們做了一個大事,能夠做什么事?從傳統保險跨界進入到實體金融醫療,為什么這么做?核心就是兩個想法,中國十年前就開始進軍到這個產業,那時候是140000000的老人,現在已經是240000000,未來會達到四個億,老齡化是巨大的空間。保險就是照顧人生老病死,醫養肯定是未來最大一個產業風口。
另外一個方面醫養靠什么?你說互聯網,再怎么你說養老還得要人提供服務,他需要社交,需要人性關懷,死了不能把互聯網掛到網上,還要緬懷。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做了一個模仿式的創新,就是到全世界學,把美國CCIC模型帶到中國,10年前就在中國做了一個產品,現在叫泰康之家養老社區,一個大型在每一個城市的近郊,20萬平米到30萬平米,2000戶到3000戶,中間建一個二級醫院和一個國立中心,圍繞它把老年生活各個模型,從獨立生活到協同生活、專業護理,老人進來以后就自己日常都不用操心了,它主要是事情是跟朋友一塊聚會,一塊娛樂,解決住在家里不能替代的,你家里條件再好,不能聊天,不能跟保姆聊。第二,遇到緊急事情,腦中風、跌倒大事的時候搶救來不及,錯過黃金急救時間可能就一命嗚呼了。
所以這樣一個新的形態創新,傳統大家覺得在家養老好,今天把它變成一種家庭化養老社區,在這里養老更時尚、更快樂、更健康,這是我們做的第一個創新,還算一個模仿。模仿基礎之上,中國企業現在了不起的就是都開始進入到自主創新階段,我們突破性的在全球第一次做一件事情,買我的養老保險,住我的養老社區,這樣四五十歲的時候提前為自己養老做儲備,當這兩個產業對接在一起的時候,管理成本降下來了,銷售成本降下來,還有一個復利原則,客戶把錢從30歲一直放進到天堂,五六十年,這個復利的效益,就讓你用本金不斷累積,最后消費是養老以后,這樣就是把一個傳統的虛擬保險產品面對很多挑戰的成為一個全新的業態。
所以我相信一件事情現在大家創新點不夠,還覺得產業有很多困難,但是確實是,如果是把握住消費大的趨勢,能夠專注主業、專業,踏踏實實進行產品創新,永遠不缺實際的需求。很多時候沒有需求的時候是說我們沒有找到消費者痛點,我們產品沒有真正解決消費者需求在什么地方。任何一個細分產業做出花來都可能成為行業龍頭,我們傳統幾百年的保險行業能夠走出這樣的創新,我相信在很多新技術領域里面,未來通過AI,我們養老機構里面現在大量是靠人力堆上去,但是很多保安、保潔,很多重復性文員的勞動,這些勞動完全可以用AI替代,醫生也是,每天看片子,大量片子它是一個重復的勞動。未來如果能夠把這樣一種商業模式跟現在的科技結合起來的話,我覺得還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薛向東:補充一下,我也是他的客戶,養老社區。
主持人:特別棒,雖然隔行如隔山,但是每件事情它的發展軌跡、規律是有據可循的。我記得我在2000年的時候采訪過手機的發明者,是一個美國人,他當時跟我說一句話,當時在2000年我覺得挺不可理解的,他說你看我們現在買唱片,以后我們不需要這個塑料片了,我說沒有了唱片怎么聽音樂?他說這就是一個塑料片,以后就不需要了,在2000年的時候他跟我講這個話還真的是挺難理解的,現在我們聽音樂還一定需要唱片嗎?你隨時互聯網就是一個內容的承載平臺,一個行業的消亡,當我們在哀嘆的時候證明著一個新的行業誕生,所以這個中間我們需要的就是創新點,不斷的創新思維。付總,我總覺得你的行業跟那幾位行業沒有特別大的關系,是這樣嗎?
付 紅:從產業上肯定也有關系的,我們主營業務從現在來看應該是做硬件的,但是硬件的運轉離不開軟件,我們每個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們的健康也離不開保險,企業運轉也離不開資金支持,所以我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大家在不同的行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我們也希望以后有一些業務之間合作關系。
主持人:你現在這個行業到底能給我們未來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觀?
付 紅:因為我在公司主要負責戰略方面的工作,以及一些關鍵業務日常運營。所以我們想先從產業方面介紹大家介紹一下到底漢能從事的是什么樣的業務。因為我們不像保險、軟件大家比較熟知。
剛才陳文玲女士她對于中美貿易做了非常準確的分析,首先是貿易上的競爭,其次升級完了就是裝備產業競爭,再往上就是高科技競爭,再往上就是國運的競爭。為什么說漢能現在做的移動能源產業其實恰恰正是裝備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競爭,目前來說商不屬于貿易,貿易比如大豆、玉米,這個雖然帶來的是短期利益,但是這個方面如果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它不是致命性影響,它只是短痛,它可能給我們目前一些經濟增長或者是我們國家經濟成本效益帶來影響,但是如果真的涉及裝備產業或者是高科技產業競爭的話,一旦我們錯失良機的話,會對我們國運帶來影響。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漢能技術核心,因為我們產品用移動能源產品比較容易理解,但是核心技術是薄膜技術,像華為、中興做的芯片很小,他們做的芯片主要用來傳輸信息的,但是我們核心技術點也叫芯片,叫(英),那個東西不是傳輸信息的,它是用來發電的,它里面最關鍵發電層只有幾納米,它的制造裝備其實就是半導體設備,是一樣的,用MOCD、PECD、CBD這樣的裝備做。
所以薄膜太陽能行業對于國家七類新興戰略性產業橫跨了5類,橫跨了哪些?第一個是裝備產業,這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你沒有裝備能力,你只能做終端的制造,只能給別人待工。第二個跨的產業叫新能源產業,因為漢能30年就做了是一件事新能源,無論是水電還是現在的薄弱太陽能。第三個產業新材料,因為我們做的半導體,對于這個行業它的制造能力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新材料,比方說阻水膜,中間那個都屬于新材料。
現在經過多方的努力,裝備行業就是我們做的整線裝備產線能夠實現80%國產化,一定要國產化,因為只有把裝備能力放在國內,我們在海外收購的那四家公司專利才能真正的轉移到國內,才能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我們的產業鏈,否則產業鏈都在美國,它一耙你就進不來了。
另外因為我們薄膜特別特別輕,所以它可以和汽車相結合。特斯拉確實是新能源汽車里面最厲害的或者是最被大家認可的一個公司,但是它下面用的是松下的電池,它沒有電池車是跑不了的,原則上它并不是清潔能源的汽車,因為它充的是市電,這個市電可能是火電發的,也可能是油發的,也可能是天然氣發的,原則上還屬于臟電,它還是對大氣排放有污染。所以說如果我們芯片放在和車頂相結合,我們現在做的有工程樣車,未來再通過幾年發展,我們相信大家也能開到我們自己做的汽車。
第五個,跨行業發展應該叫清潔能源,因為它一共是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另外兩個一個是生物,一個是信息科技,就是在座各位。這是國家在十三五重點推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什么叫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因為這涉及到國際競爭,如果中國在未來這些年內,在這些行業中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能自己造裝備,那你的領先定位是不保的,因為產業鏈本身分了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主要是做裝備的,裝備是做什么?有了這些裝備才能提供給中游做產品,中游產品做下來以后,下游才能賣給我們政府消費者、企業消費者以及普通消費者,這是整體產業鏈。
所以各行各業,中國如果要確保我們國運一直昌盛下去,必須戰略最高的制高點。漢能我們也是比較幸運,因為我們四個海外收購,三家美國公司,一家歐洲公司都是2008年經濟危機收的,其實我們大概在2008、2009年做這幾次國際收購之前,2004、2005我們也去過,美國公司根本不讓我們進大門,但是在2008年的時候為什么給我們?恰恰就是一個機遇,留給了中國一定的窗口,如果中國2008年國運不佳,我們自己的民營企業第一個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第二個沒有這樣的眼光,那這樣的窗口也不會留給我們這樣的民營企業,這個很幸運,一個是我們自己戰略獨到的前瞻性,再加上我們確實有點運氣。
但是從國家這點上來說,我們自己一個民營企業,因為做水電的時候,咱們私底下聊過,做水電的時候我們大壩水電站投了200多億人民幣,當時挺難的,8.5年在山溝里一鍬土一鍬土把大壩建起來了,那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民營水電站,沒有一家投,當時做的時候包括國家機關,包括其他民營企業家沒有一個人相信,說你那是干嘛的?那是國家應該干的事,但是他有這樣的眼光,當我們海外并購進入到薄膜太陽能這個領域的時候,身邊的朋友也都沒有支持我們的,我們迄今為止投了一百億美金,大概800億人民幣才做完這件事,因為高端裝備勢必是高門檻的,一定要大量做研發,而且要把技術轉移到國內。
所以引申一點來說,如果民營企業能夠以一己之力作為一個領頭人,后面整體產業發展它靠一個企業是做不了了的,因為橫跨那么多產業,產業鏈共同發展才能把這個產業鏈往前推進,我們才能保持在裝備高科技上面的領先性。所以我們也呼吁國家對于薄弱太陽能產業,對于移動太陽能產業,從產業鏈上各個企業家都能夠做出有效的指導性政策或者引領性政策,包括資金方面的,能讓我們來之不易的,在這么高端能有自主專利產業繼續發展,因為迄今為止我們自己到去年為止有一萬項專利,所有核心技術都在國內,在我們自己手里,這也是我們不斷努力得到的。謝謝!
主持人:謝謝!非常感謝,我追問一個小問題,因為現在科技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有很多時候它就是一層窗戶紙,會不會因為某種新技術產生、新材料出現應用,因為你們是要進行長期和大規模的投入,會一下子給你們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付 紅:這個我們做過評估,漢能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的。現在領先技術是通過四次海外并購,三個在美國,一個在歐洲。每家公司持續投入了20年的研發,他們也是成熟的技術,但是就卡在經濟危機上面,他們后續資金投入不利,所以才愿意被漢能收購,多家當時為什么愿意被漢能收購?其實很多包括中國的企業,除了漢能之外,有中國企業、有歐洲企業也想去美國收購我們旗下幾家公司,但是在評估之后被拒之門外了。因為美國那幾家公司創始人后面聊過之后,就是因為看到漢能水電大壩,他覺得漢能是做實業的,不是投機者,有一些金融投資人他覺得他有高額利潤,很多美國硅谷公司都是這樣,我們那幾家公司都在硅谷,在硅谷的公司他買完之后,覺得有一個超額的投報他就轉出去了,我們那些被收購的那些企業家,他們那些投資人覺得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他們不希望被淪為資本的工具,他們認為還是應該做成產業。
主持人:了解。正好問問廖總,資本趨利避害,逐利,這是資本最最標志性的特質對吧,那宜信怎么說呢?您怎么助力企業尤其民營企業發展?你們如何預判風險?付總說的你有什么回應嗎?
廖俊霞:付總說的是非常好的問題。一開場的時候林毅夫先生就講到民營企業遇到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融資,之前也有一個說法說融資是壓在民營企業身上一座冰山。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問題?大家知道國內直接融資比例非常小,跟國外市場非常不一樣。美國它的非金融企業直接股權融資比例超過50%,在我們國家不到20%。所以這是民營企業覺得融資難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股權融資形式有兩種,一種在資本市場上,大家知道上市在國內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另外是私募形式的融資,私募股權融資在海外又成為金融業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一個非常高門檻的事情。因為如果你投到某個項目,或者一個企業里面去的話,它的風險還是很高的,因為企業發展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變數,它不僅是人的因素,可能也有市場因素、政策因素、環境因素,各種各樣因素都會導致企業在過程當中受到很大挑戰,所以錢投到單一企業里面、單一基金里面都有非常大的風險,這種風險怎么進行規避,母基金它是一個很好的通過配置的方式來規避股權投資高風險的工具,這個工具在海外很成熟,海外私募股權基金里面有30%以上的錢來源于母基金。但是在國內基本上它發展時間比較短,可能比較少的企業和機構投資人所熟知。在國內市場化母基金在私募股權來源的比例可能還不到5%,為什么是這樣一種狀態?這就涉及到付總講的,因為資本都是逐利的,它需要進去也需要出來,所以如果陪伴一個企業從小開始成長,就缺乏長期的錢、耐心的錢、有溫度的錢,我們的母基金通常有十年左右的期限,所以是可以陪伴一些企業從小開始一直到它發展、上市,但是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很大的挑戰,就是你怎么判斷一個企業是好的,怎么判斷一個技術是先進的,這是怎么規避風險。
規避風險首先做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對母基金投資非常重要,我們一支母基金先要判斷要投哪些方向,投哪些階段,投哪些代表趨勢性的技術,做好頂層設計、科學配置之后,再去選,在每個領域里面最定計的基金,通常來說就是行業里面有一個說法,選行業里面前25%的基金,但是怎么知道它是前25%?這就需要有一個非常專業的團隊做盡職調查的工作,通常盡職調查的工作,頭一支基金至少是要有6-9個月時間做一個調查,然后通過全方位的判斷投到一個基金里面,大概是這樣一個投資過程。我們從2014年開始做母基金以來,當時市場非常早期,很多人不知道,到2017年母基金首次寫入了國務院層面文件當中,當時國十條里面有講到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投資到創業投資的母基金里面。到2017年年底的時候,私募股權監管相關的組織機構,就是基金業協會成立了第一屆母基金專委會,我們也是很榮幸是第一屆專委會市場化的母基金代表。
主持人:時間關系每個人一個問題,特別簡短的表述一下,你們這個企業或者這個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希望給相關政策部門、主管部門提一點什么樣的建議,咱們就把在座的各位嘉賓當成國務院、發改委,咱們就暢所欲言,時間上控制。就說要點。
薛向東:第一個給政府的問題,首先感謝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營企業的關心,習主席的講話,說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第二個,一周后的國務院常委會克強總理也講了很多事情要解決,其中一個重要事情就是國營企業和政府欠民營企業欠款問題,這個問題后來就動起來了,推動的非常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它做成一個常態東西,因為那時候欠款還了,馬上還要產生新的,這個事情要作為一個常態性政策,而且國務院也要有相關部門,比如督察室督導這個事情,形成一個常態,解決了店大欺客的問題,解決民營企業欠款問題。這是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建議,最近降稅降費非常大,我為什么剛才開頭說對經濟非常充滿信心呢?就是咱們中央政府給了非常大的支持,在稅收方面,增值稅降,個人所得稅降。還有宜信這邊,很多投資方面稅,這個地方還有很多不明確的政策,比如合伙人投資一個企業退出的時候到底執行20%個人所得稅還是5-35%,希望這些政策明確,同時大家促進實際企業發展。廖總講的我特別同意,廖總投資一個企業,她投了一個企業上市之后翻了一百倍,但是她投一百個企業可能只有5個上市,黃掉30個,其他的不活,這種情況很常見。包括企業投資所得稅就按照個人所得稅法,不管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有限合伙,還是基金,統統20%完事。這是第二個建議。
第三個,跟在座各位合作,在座很多是企業家,參加這個會一個是學習,一個是橫向合作,從東華軟件來說我覺得是兩方面,第一在座的各位如果你是做軟件、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跟我相關的,我們將來可以在業務上技術協同、服務協同、市場協同,市場協同最簡單一句話就是我把你的技術和產品跟我的產品結合起來,在500個醫院、200個銀行、1000家政府、1000家企業里面幫你賣,另外如果你是搞投資的,因為投資這事非常復雜,好企業不讓你投,差企業你不想投,你要投的時候可以拉著我去投,我去投的時候不但可以帶來一點小錢,更重要帶來市場技術的提升,我們聯合去投。同時大家干脆拉一個微信群,有事發微信,大家愿意加進來就加進來,大家面對面建群。
主持人:德勝門大講堂實實在在的福利。
雷 毅:首先第一個特別感謝政府和國家關心民營企業,為什么呢?因為今天是北京數碼大方公司,但是我們也是互聯網加制造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包括在跟很多國營企業,包括航天航空、造船的一起競爭這個實驗室的時候,但是整個發改委,國家沒有因為我們是民營企業而沒有把國家實驗室給我們,相反是因為我們的技術,因為我們一些創新技術或者因為我們工作,反過來把國家工程實驗室給到我們,所以這是特別感謝的一個事。
第二個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用實驗室包括公司在服務工業包括制造業相關做軟件互聯網、大數據,包括互聯的單位,這樣管理一起服務工業和制造業,這是今天在做的工作。另外一塊在這個情況下,因為在工業相對來講是一個比較穩健的行業,它不像消費行業走的比較快。所以對這些新技術的接收需要國家層面上的引導,還有包括培訓這是非常期望的國家層面能夠引導,到底這些事情在制造業里面會發生那些變化?帶來哪些好處?一張嘴說不清楚,需要國家做引導。同時希望國家層面搭起橋,一個搭起我們和制造業的橋,因為整個行業制造業是一個大行業,光靠一個企業或者50個企業在里面不可能做太多事情,只有合作在一起,軟件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在一起,才有可能使整個企業發生變化。
主持人:您放心,在德勝門大講堂的平臺上您的聲音會放大無數倍。
劉挺軍:要說困難好像也挺多,但是也沒有,為什么?我們使命就是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十年前做養老的時候,那時候調研,所有人都說不愿意到機構去,大部分說要在家,今天這十年做下來,部長可以從部長大院里面搬到養老社區,幾百個教授從校園里面搬到養老機構里面。所以我覺得還是專注做產品,慢慢一定會把這個事情做好,如果對政府有什么樣的建議,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觀念,很多人認為醫療養老健康領域是公益性行業,所以它使得政府做,不使得市場做,其實這個事太籠統,能不能用市場力量,市場在什么地方會失靈?在信息不對稱的領域,比如專科醫療很復雜的領域市場會失靈。但是在很多醫療和養老領域,比如全科醫生,比如康復、養老的照護、慢病管理,像在這一系列的領域里面它完全信息對稱,所以你是可以要更大的空間留給市場,因為市場競爭會迫使你的生產效率最高。再一個像大型的保險資金,就算是市場的資金,你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后你一定屬于社會。所以把主流大型的保險資金耐心的資本引導到行業里面去,一定會對行業發展有很大幫助。
主持人:謝謝!只有市場為依托的公益才是真正的大公益,可持續發展的公益。
付 紅:所有的事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也是收益和困難對應。我用一個數據說一下,因為對于移動能源產業,埃森哲其實做了一個市場調研報告,純粹是第三方的,全球市場規模大概有多大?大概100萬億人民幣,中國20萬億人民幣,中國占了20%,這個市場恰恰是我們經濟發展需要短板沖進去的,它會未來全球經濟包括國內經濟提供一個新的增長點和機遇點。這個增長點和機遇點是否能夠抓住?需要我們從國家層面、產業層面,包括微觀到企業層面大家共同努力的一件事情。對于下游的市場我們希望有兩點建議,第一點建議我們并不是說必須要國家補貼,但是希望國家對于如何擴大這種產品,新能源產品在市場應用的市場占比比例,有一些有效的指導性措施。
第二個建議點,因為它很多東西涉及到普通消費者可以用,比如房頂可以安漢瓦,像我們大講堂幕墻是玻璃幕墻,其實它就是一個透光性作用,如果漢墻的話,除了透光之外還可以發電,我們室內辦公用電很大一部分通過發電就解決了。這也可以減少我們對固定電網依賴,前一段時間美國和委內瑞拉打仗,委內瑞拉60%的電力就靠那一座水電站,唰一下全國停電了,所以單一供電的系統未來慢慢慢慢會越來越出現它帶來的危機性和不可控性。所以對于消費類型是否從國家層面、金融產業層面,對于消費能給一定的金融支持。比如說免息貸款、低息貸款,讓市場有更多人用這個東西。
廖俊霞:我先回應一下薛總提到稅收的問題,是投資行業面臨非常實際的問題,當然現在國家層面也是鼓勵創業投資,對創業投資領域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出臺,但是我想其實不僅應該鼓勵早期小的項目當中,任何投資到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幫助企業轉型、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的資本都應該受到稅收的支持,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們基金行業很大挑戰還是長期資本的來源,海外主要來自于社保、保險、企業年金、捐助基金,這些是母基金主要資金來源。國內受限于政策,這個行業比較新,鋰電各種各樣的原因,這方面的資金來源相對還比較匱乏,我覺得這也是未來有長期改變的局面。謝謝!
主持人:特別好!我們感謝臺上所有嘉賓!今天論壇特別有收獲,如果說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國家政府也充分肯定民營經濟在發展中不可替代重要作用,今年進入關鍵年,是否能夠在改革開放大窗口敞開的時候,我們能夠擺脫低迷,真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期,靠國有大家同仁共同努力,也特別感謝今天在大講堂里面每一位嘉賓分享,特別棒。也謝謝大家和我們共度有意義的下午,我們下期再見!

微信公眾號